【縣府召開鳳凰颱風第十一次災後復原會議 邀請林保署進行專案報告】

記者曾英怡/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今(1/25)日於萬榮前進指揮所召開鳳凰颱風第十一次災後復原會議,由秘書長饒忠主持,中央駐地單位與地方公所皆到場報告復原進度。其中林保署花蓮分署就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國有林班界以上治理計畫說明進行專案報告。

林保署花蓮分署專案報告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在鳳凰颱風的自然沖刷下,蓄水量已大幅降至約30萬立方公尺。經評估,若發生潰決,洪峰抵達馬太鞍溪便橋時,水位抬升約0.2公尺,在堤防無缺口的前提下,不致影響堤防外保全住戶,致災風險已大幅減少。另外,原定將壩體降挖至50萬噸水體的目標將依據現況重新研議後續處置方案

林保署補充,在治理方面,將在明年汛期前完成第一期短期、臨時性的防砂設施工程,並持續辦理國有林班地河道清疏,清疏工作將依水利署的統一調度。同時,監測系統持續強化,預計12月初將完成第三座微地動儀的架設,可提供邊坡崩塌10至20分鐘的預警時間,相關即時監測資訊也將公開揭露於官網。

水利署九河分署報告指出,颱風後已立即開始進行河道深水槽的開挖作業。深水槽規模設計為寬度約100米、深度約10米,將一路向上游延伸與林保署的深水槽對接,以確保水流能匯集於一個穩定河道內,避免水流四處飄散,造成下游明利地區的河岸侵蝕與緊張。

九河分署同時正持續執行兩側堤防的加高工程,作為預備性動作,並將在北岸部分同步進行清疏工作。此外,花蓮溪水系自吉安大橋至馬太鞍溪匯流口的深水槽疏濬工程也將於12月初開工,以期在明年汛期前,將整個花蓮溪下游水系達到完整的通洪狀態,全面提升整體防洪能力。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表示,馬太鞍溪橋涵管便道搶修作業持續進行如無突發狀況將按預定修復時程於11月30日前通車;馬太鞍溪鋼便橋部分,預計於115年1月底前通車。

環保局指出,今日持續針對萬榮鄉部落聚會所週邊側溝、化糞池、廁所管線等廢棄物、家戶清淤,今日共清運泥沙、廢棄物19,136噸、清理1戶、清理道路50公尺,清溝約100公尺。臨時堆置場土方移除,預計11月28日完成,依實際現況做滾動式修正。

建設處表示,中繼安置部分,請公所提交「建築物緊急評估及短中長期安置之需求」門牌清冊,由建築師於現場評估狀況建築物狀態,確認安置需求數量後,轉請內政部國土署統籌辦理。

農業處表示,明利村野溪長約850公尺,目前由環保局協助清淤聚會所至公墓約300公尺,農業處辦理公墓上游約550公尺,派遣11輛挖土機及卡車2輛進行清淤作業,累積進度約達550公尺完成全段野溪渠道清淤,續辦理現地土石方整平工作。

花蓮縣政府表示,縣府團隊與中央單位持續緊密合作,全力加快完成清淤及復原作業,讓受災鄉親能儘速返回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