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榮偉/台東報導
楊柳颱風於8月13日侵襲台東,造成台東縣內許多鄉鎮的農業有重大損失,其中在東河鄉也出現相當嚴重的風災。風災過後歷經了一個月,卻沒有得到任何的相關單位給予的合理解決方案。台東縣東河鄉民代表陳季微表示,「我們(東河鄉)的農民就好像是在乞討一樣如此的卑微」。

陳季微指出,風災的農業損失補償當中被受矚目的是釋迦保險,因為保險契約約定的東河氣象站當日風速只呈現出8級風,但在鄉內其他氣象站都高達10幾以上,甚至到14級強陣風,導致這次的釋迦保險,東河鄉農民沒有獲得任何的理賠。
陳季微表示,風災造成的農業損失是不爭的事實,農業部農金署委托明台保險的承保業務也把所謂的風險轉化為商業型保險。這過程當中,他們一再強調合乎程序正義、合乎行政程序,沒有任何一方數據是錯誤的,風災過後已經歷經了一個月,卻沒有得到任何的相關單位給予的合理解決方案。
陳季微說,所謂的程序正義、合乎行政程序,卻反而看到與反思的是「我們(東河鄉)的農民就好像是在乞討一樣如此的卑微」,風災造成的損失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一直在執著於程序正義、公平公正,一切照契約程序,沒有所謂的數據不正確的問題。不禁要反思,以國家機器而言,不是應該要跟農民站在同一陣線嗎?東河氣象站不符合氣象標準的環境,這也是事實,根據保險契約東河氣象站有爭議性時,得依照七塊厝氣象站為依據,然而各單位卻視若無睹,這樣的解釋,不是農民想要的解決方式。

陳季微直言,東河鄉的95位農民因相信政府,參與這次的農業保險,但就是因為東河鄉的農民是少數,所以不受到中央的重視,還有更多農民是沒有錢可以投保商業型保險。「我出生在東河,是釋迦產業養大的孩子,也是道道地地的農家子弟;中央政府應當是重視農民與青年的意見,因此更應該要重視農民的需求;給予農民朋友們一個合理的保險理賠,不要再強調所謂的公平公正、合乎程序正義」
陳季微強調,依說協調會至今,需要的是依照保險契約規定,「採從寬認定、融通理賠」改由七塊厝氣象站的風測數據來理賠。農業部應該協助農民妥善協商出一套辦法,而不是讓返鄉的青年農民對家鄉的農業政策失望,不應該把責任都推給保險單位或是氣象站的數據。
超過10級強風的農業損失與東河氣象站的環境、風測不合規定都是事實,請不要為難農民,請農業部還東河鄉農民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