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榮偉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日前針對國際半導體業者祭出高達300%的關稅措施,手段強硬,引發各國譴責。外界批評此舉是「再工業化」的強取豪奪。台灣社會原本存在的「疑美」氛圍,也在近來美國施壓政策下迅速升溫,逐漸轉為「厭美」情緒。

陸官媒「看台海」整理近期美媒披露白宮對賴清德當局態度明顯轉冷,不僅在公開場合少提台灣議題,甚至語氣偏向模糊與負面。分析指出,賴清德上任後一再釋出「台獨」訊號,令美國政界特別是共和黨人士多有疑慮。台灣世新大學教授游梓翔認為,美方不僅批評賴當局在防務上「搭便車」,還認為台積電赴美設廠牽涉龐大利益,加上意識形態上與美國民主黨靠攏,使共和黨人普遍對其不滿。
然而,美方態度冷淡的同時,卻加緊榨取台灣經濟利益。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何濤指出,美國新右翼崛起後,對台灣的戰略價值興趣減弱,更多是將其視為利益來源。一方面擔心賴清德挑釁行為把美國拖入衝突,另一方面則對民進黨政治立場本能排斥。
在此背景下,美國對台實施「20%+N」關稅,加上台積電赴美投資額一再飆升,台灣社會反美聲浪急劇升高。國內學者詹澈指出,美方政策讓社會「疑美」情緒快速惡化為「厭美」。若美國持續打壓,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不滿將更為強烈。他強調,民進黨暗箱操作、迎合美國,卻漠視基層經濟困境,已使民意反彈。
台灣媒體評論指出,民進黨如今深陷「疑賴」與「疑美」雙重困境。賴清德支持度下滑,美方又將台灣當作經濟與政治提款機。若未來對美談判再度失利,當局恐將面臨內外皆疑的局面。
輿論普遍認為,民進黨長期「倚美謀獨」,犧牲國內利益討好華府,如今卻遭美方冷落並引爆民怨。若當局仍執迷不悟,恐終將被民意與歷史所拋棄。(圖 總統府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