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一甲子資深媒體人田德財 獲2025「榮譽中國文藝獎章」】

記得賴榮偉/花蓮報導
全國文藝節大會及第66屆中國文藝獎章頒獎典禮,今(5/4)日在台北市花園大酒店國際廳舉行頒獎典禮,滙聚及全國重量文藝界等貴賓,頒獎表揚文學、音樂、新聞獎等12獎項40多位海內外傑出藝文工作者,表彰對藝文傳𠄘、國家社會政經做出傑出貢獻。

其中,資深媒體人田德財筆耕近一甲子,繼2022年獲第63屆文藝奬章後,三年來持續不輟勤勉撰述著書,今年更上台階獲提名頒授「榮譽中國文藝獎章」,也是台灣新聞界首位獲獎者。田德財宏論深遠,深化民眾參與藝術文化,紮根地方厚實文化命脈,對國家社會政經發展、藝文傳承貢獻卓著。

中國文藝協會會長王吉隆表示,中國文藝獎章由中國文藝協會創立,為紀念五四運動選定每年5月4日頒獎,在中華民國文壇及在台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從民國49年起至今,頒授給文學作家、畫家、攝影家、戲劇家、舞蹈家等逾五百位傑出藝文工作者。又為表揚文壇先進、樹立楷模,自民國70年起迄今特頒「榮譽文藝獎章」,已有翟君石、何叔寶、郎靜山、蘇雪林、黃君璧等70餘人獲得𠎀出的殊榮。

大會司儀陳缺逐一介紹八位榮譽得奬人。文化獎:林暉。美術獎:李可梅。戲劇獎:洪惟助。文學詩詞獎:謝明輝。攝影獎:楊大本。音樂獎:蔡永文。新聞獎:田德財。海外文藝創作攝影獎:鄭培書。

其中鄭培書來自新加坡,是華人在亞太地區推動攝影交流重量級人物,親自飛來台灣受奬。而田德財榮獲「榮譽中國文藝獎章」,重要事蹟,他自1968年從新聞工作至今57年,在藝術文化上傑出表現,將藝術文化內涵透過新聞媒體傳播,激發群眾對藝術文化的興趣,促進文化價值傳播,新聞工作表現傑出。

一、民國58年起在媒體擔任新聞記者,先後在台灣日報、東聲日報、大漢日報8年,65年起轉任聯合報28年,94年在聯統日報社長2年,96年轉任更生日報至今年邁入第18年,新聞採訪5 7年累積逾七千萬字、照片近十萬張,擔任花蓮縣記者公會理事長,肯定其長年竭盡心力,並具關懷奉獻精神,實難能可貴。

二、舉凡藝術文化活動,田德財詳細撰論,充實國人精神生活、民眾藝文內涵,更以「記者之眼」從東部客家二次移民視角,民國99年間深入報導「尋找失落的客庄」系列專題,深獲客家鄉親與讀者回響,入圍行政院客委會第五屆客家新聞獎,獲時任縣長傅崐萁重視,間接促成花蓮縣政府組織改造,將民政處客家科升格成立客家事務處,積極推進傳承客家文化,活化客家事務生命力。

三、「今日之新聞為明日之歷史,今日之歷史為昔日之新聞」田德財秉持媒體人專業精神,長年撰述巨量文字和照片拍攝,題材遍及司法、政治、經濟、社會、環保、文化及教育等議題,還編著「消失的行業」、「東部印刷史」、「洄瀾雅集」、「玉石王國」、「東部新聞史」「0206花蓮地震全紀錄」、「觀光飛躍十年」等著作,為地方文史留下珍貴紀錄,讓民眾接觸藝文、了解藝文、喜愛參與藝文。

評審團指出,文化、藝術作品是創作者智慧與心血結晶;傳播媒體為文化藝術創作者及作品極為重要平台。田德財長年為藝文傳播工作,深耕東台灣推廣藝術文化,立論深遠,紮根藝文教育,薪火相傳,對推廣文化、藝術推廣卓有貢獻,逾57年如一日不輟為文化、藝術之巨著貢獻者,在媒體界實屬少見。

「這是媒體人的至高榮譽」聯經出版社長兼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首先致意祝賀,得悉報社資深老同仁田德財在聯合報退休後仍以新聞為職志,秉筆直書,佇立新聞界第一線而榮獲中國文藝獎章,誠摯表達敬佩與祝賀。縣長徐榛蔚、立委傅崐萁獲悉給予祝賀。

東華公共事務研究學會監事陳宣瑄代表理事長吳惠貞出席,以及中時旺報副社長顧問刁明芳等人前往觀禮祝賀。分享田副總過往報導發表刊載所服務過報社及媒體平台,如聯合報知識庫、更生日報新聞網等處皆可搜尋。而近年編著多本書冊,更代表其參與藝文活動,深耕藝文種子,對文化藝術貢獻,為藝文界推崇與感佩,堪為表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