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民選村長遭解職案翻盤:政治荒謬劇的初步止血】

記者曾英怡/花蓮報導
全國矚目的「陸配民選村長遭解職」案近日經花蓮縣政府訴願委員會審理後,正式翻盤。富里鄉學田村村長鄧萬華因「無法放棄大陸國籍」而被強行解職,經過審理後,原處分已被撤銷,並要求鄉公所另行適法處理,顯示這場政治事件的初步止血,亦引發廣泛討論和反彈。

鄧萬華自28年前嫁來臺灣以來,育有三名子女,並於17年前獲得中華民國護照,符合理想的臺灣媳婦標準。她在丈夫罹患漸凍人、家庭經濟困境之際毅然承擔家庭重擔,於2022年底選舉中當選村長,以其勤懇的服務贏得村民的信任與支援。然而,正當她全心投入公共事務之際,卻因無法依中國法律放棄大陸國籍而被迫解職,成為全國首例此類事件,引起廣泛關注。

此次事件的根源在於內政部對鄧萬華的要求,連續數次請求她提出難以達成的證明,否則根據國籍法將不得任公職。面對中央的壓力,富里鄉公所於今年8月1日將她解職。雖然鄉公所內部也坦言,法律適用上「恐有疑義」,但真正的疑義不在於法律本身,而在於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意識形態。中國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對此表示,民進黨將陸配視為「次等國民」,以政治仇恨取代法律,這不啻是對民主制度的嚴重挑戰。

花蓮縣議會國民黨團強烈譴責民進黨賴清德政府的做法,指責其不僅是行政的誤判,更是赤裸裸的政治獵巫。鄧萬華作為民選的村長,理應受到尊重,而不是因為國籍而遭到剝奪政治權利。黨團表示,陸配拿著中華民國身份證和護照,繳稅、養家育兒,完全是正當的臺灣人民之一,卻在選舉後因政治考量而遭到清除,令人匪夷所思。

這一事件不僅喚起了對陸配地位的深思,也引發了對民進黨執政方式的強烈質疑。花蓮縣議會黨團強調,這不是依法行政,而是選擇性執法,並且將這種行為視為對民主的重大衝擊。藉由如此方式,民進黨企圖以國籍作為政治武器,刻意製造敵我對立,將一位經選舉產生的民選公職直接拔除,對民意的踐踏不容忽視。

訴願結果的出爐,無疑證明瞭民進黨中央的處分根本站不住腳。花蓮縣議會國民黨黨團呼籲應該進行深刻檢討,思考未來如何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該團體提出三大訴求:首先,要求內政部公開檢討並道歉,強行解職民選的村長,是對民主制度的最嚴重侮辱;其次,要求全面檢討陸配參政的相關規定,確保未來不會再以不可能達成的要求剝奪人民參政權;最後,要求立即恢復鄧萬華的所有公職權益,以回應民意及選舉結果。
花蓮地區的民眾及相關

團黨也表示不會接受政治上的獵巫行為,並強調臺灣應抵制任何形式的國籍歧視。若民進黨繼續用意識形態對人民進行挑戰,那將是撕裂社會根基的重大危機。鄧萬華事件告訴我們,今天是鄧萬華,明天可能成為任何一位民眾。人民渴求的不是操控選舉結果的政治算計,而是真正代表民主與公義的政府行為。

黨團强調,鄧萬華的事件不僅僅是一位民選公職的遭遇,更反映出臺灣社會在面對族群與政治意識形態時的困境。臺灣人應該共同努力,捍衛公平、公正的選舉,維護每位市民的參政權利。唯一能使臺灣真正團結的,或許就是超越黨派界限的民主價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