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英怡/花蓮報導
鳳凰颱風警報昨晚八時半才剛解除,短短不到數小時,農業部今天清晨緊急通報「無人機空拍發現馬太鞍溪新增堰塞湖」,對光復、鳳林、萬榮的鄉親而言,堰塞湖仍在、紅色警戒未解除,便意味生活始終被懸掛在一顆不定時炸彈。以馬太鞍溪再度溢流造成萬榮鄉明利村淹水為例,印證堰塞湖的潰決與隱憂,已不僅僅是地質或水利問題,而是整個國家防災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

依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馬太鞍溪堰塞湖緊急通報指出,11月13日清晨6時30分,無人機空拍發現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下方 300 公尺處新增一處堰塞湖,研判於凌晨 2時53分右岸邊坡土石滑動阻塞河道所致。上午7時監測資料,新增堰塞湖水位高程990 公尺,蓄水量32萬噸,粗估每小時入流量8萬噸。預估滿水位水位高程 1000 公尺、蓄水面積 7.6 公頃、蓄水量 100 萬噸,預估下午四時可能蓄滿溢流。

通報單還分析說明及應注意事項,中央提到的兩個重點:
- 鳳凰颱風期間河道淤積、流路改變目前仍不穩定,且光復臨時堤防基礎部分掏刷,建議馬太鞍溪南岸(含下游阿陶莫聚落)維持目前警戒範圍。
- 明利村上游堤防末端缺口僅完成初步封堵,遭遇較大流量仍可能破壞,建議考慮鳳凰颱風期間最大淹水範圍作為警戒範圍。
綜上,中央通報還指示兩點事項:
1.經評估今日(11/13)下午 16:00 前會溢流,建請持續維持紅色警戒,警戒區域除原範圍外,另增加鳳凰颱風期間萬榮鄉明利村受災範圍,請下游包括萬榮鄉、鳳林鎮及光復鄉等警戒範圍民眾,持續配合政府疏散、撤離及收容等避難作業,民眾應該遠離河道。
2.請水利署河道搶險作業人員應隨時注意水位高度,緊急時機具人員應儘速遠離河道至高處避險。
為了確保鄉親生命及財產安全,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等公所接獲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同步指示,都要求儘早加強應變處置,卻引來網路炒作,和惡意帶風向。嚴格來說,真的大可不必,中央和地方皆是出於善意而做出處置。結果事實證明,新堰塞湖不但提早在下午二時半溢流,而非預估下午四時可能蓄滿溢流。
換言之,馬太鞍堰塞湖只要還在,住在沿岸兩側鄉親隱憂都在。我們從災民角度來看,堰塞湖若未能徹底解決,就等同於地方永遠無法安居,更不可能安心穩 定生活,更別談到投資或規劃未來。在颱風警報和堰塞湖紅色警戒,這種心理精神壓力如影隨行,居民時時刻刻必須準備帶著細軟逃難,更遑論安身立命。
花蓮縣政府鄭重呼籲,面對極端氣候下的複合式災害挑戰,中央與地方、政府與鄉親,必須以更謙卑與敬畏自然之心,共同正視堰塞湖的防災治理。颱風、地震、土石流與堰塞湖的連鎖衝擊,不僅是水利或工程課題,更攸關國土安全、人民居住與環境永續。唯有以科學態度結合社區防災力量,徹底排除堰塞湖隱患,萬榮、鳳林和光復災區方能真正恢復安定,讓居民重拾信心,安心生活、重建家園,與山河共生、與自然共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