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帶頭反詐騙 邀請名律師曾泰源解析最新網路詐欺手法】

記者賴榮偉/花蓮報導
面對詐騙手法日益多元,從傳統實體到網路詐欺無孔不入,花蓮縣議會於今(9/19)日下午舉辦「當今詐欺實務案例分析」法律講座,邀請德維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曾泰源,深入解析詐騙樣態與法律責任。曾律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結合法律專業與實務案例,協助議會員工提升防詐知識與警覺。議長張峻也特別提醒,切勿受騙提供人頭帳戶,強調全民都必須提高警覺,共同防制詐騙。

曾泰源律師具備豐富司法實務經驗,曾任檢察官。他從心理學與社會學角度切入,分析詐欺罪的法律要件與刑度,並以實例說明網路詐騙的常見手法。他指出,雖然詐騙古已有之,但隨著網路科技快速發展,詐騙方式更加隱密、範圍更廣。遺憾的是,台灣已被國際間冠上「詐騙之島」惡名,詐騙集團不僅在國內橫行,更擴及兩岸及海外,實在令人痛心。

在眾多案例中,「假投資真詐騙」最為猖獗。詐騙集團透過社群媒體假借名人投資名義,先以小額獲利取得信任,再不斷誘騙加碼。曾律師透露,花蓮就有一位老師因此遭騙高達2千萬元。此外,「網購詐騙」屢見不鮮,從收款不出貨、假冒客服操作ATM,到冒充買家誘騙轉帳,手法層出不窮。近來更出現「AI假冒親友」詐騙,利用人工智慧模仿聲音打電話向被害人借錢,防不勝防。

曾泰源強調,詐騙集團善於利用人性弱點,包括急迫、恐懼、無知或貪念,建立信任後趁機行騙。尤其AI技術更讓假象真假難辨,因此民眾務必要「多一分查證,少一分損失」,無論是借錢、恐嚇或感情詐騙,都要冷靜確認,切勿輕易匯款。

他建議,大家應隨時了解最新詐騙手法,並與親友分享經驗,提升全民防詐意識。同時要具備基本法律常識,並保存交易或往來證據,以免陷入「口說無憑」的困境。

議長張峻表示,舉辦此次講座的目的,在於強化同仁對詐欺罪的理解,並釐清民眾對詐騙認知與司法實務的落差。他強調,唯有提升全民的防詐觀念,才能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造成財產重大損失。

張峻再次提醒,絕對不要因一時貪念或誤信詐團而提供人頭帳戶,否則不僅害己,更助長詐騙橫行。他呼籲大家攜手提高警覺,共同守護社會安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