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引發花蓮人質疑:環保與建設之間的抉擇】

記者曾英怡/花蓮報導
邱鎮軍今(7/22)日在臉書針對童子賢董事長的行為表達了關切與質疑。他表示,尊重童子賢在氣候變遷領域的專業,並肯定他對永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的投入。然而,當童子賢以「關心花蓮」為名,公開支援罷免傅崐萁,踏入政治領域時,其角色的單純性便受到挑戰。

童子賢除了是企業家外,身為總統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及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副董事長,他的言論自然承擔更大的分量和影響力。在「環島高鐵建設特別條例」送進立法院,準備讓高鐵延伸至花蓮、臺東之際,童子賢立即反對,稱「403地震證明大自然的反撲」,並呼籲不要被「民粹」所束縛,不應再擴大工程建設。

此舉並非首次,他早在2007年就曾反對蘇花高,指責此計畫將破壞山區結構並帶來災難,如今又重申對高鐵東延的反對,強調若發生崩塌將造成「百倍悲劇」。面對花蓮的交通困境,邱鎮軍質疑,難道就應該一直在「順著老天的安排」中生活?

童子賢提到「用普悠瑪擴充流量就好,不必蓋高鐵」,這是否真是基於花蓮人的角度發出的聲音?邱鎮軍指出,反對大型建設並容易聲高,但花蓮人因這樣的反對而被迫長時間等待,面對交通不便的現實,難道還要繼續忍受危險的路途?

在這等待的時間中,邱鎮軍觀察到一種顯而易見的選擇性標準。對於山坡上鋪滿的光電板,似乎沒有人發聲反對;然而,當花蓮人渴望一條安全回家的路時,卻遭受到標籤,稱其為「破壞自然」、「違反永續」和「民粹操作」。

同樣是開發,為何光電可以「無限上綱」,而花蓮人連一條合理的道路都無法獲得?環評能為財團讓路,卻為了地方偏鄉的交通建設卻遲遲無法進行。邱鎮軍認為,民進黨這些年來對花東交通建設的拖延,冷處理地方需求,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打著「改革」的旗號,企圖罷免唯一願意承擔壓力的傅崐萁。

傅崐萁努力爭取專款、推動高鐵東延,真正期望落實區域平權,改變中央資源過度集中於西部的現狀。童子賢以擁有政策話語權的身份,卻對花蓮人說「別被交通便利綁架」,顯露出其背後的政治考量。

在邱鎮軍看來,真正為花蓮人發聲的,是傅崐萁,他鼓吹高鐵到花蓮,希望讓孩子的回家路更安全。而當前的政治氛圍卻似乎掩蓋了這份真誠,反而將對建設的支援標註為「民粹」。

童子賢提到「順應自然」,卻未曾真正關心「人民怎麼走、地方怎麼活」。這樣的「良心政治」,讓人懷疑其背後是否隱含著菁英階級對地方人民的道德綁架。更何況,在403地震後,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曾言「這是老天有眼」,而身為花蓮子弟的童子賢卻選擇保持沉默,而今卻在關心花蓮的口號下呼籲改革,此舉引人深思其真正動機。

當面臨同島一命與同黨一命的選擇時,花蓮人心中自有分寸。在這場為花蓮發聲的爭論中,邱鎮軍的意見提醒著人們思考,真正的聲音和支援來自於何方。7月26日的罷免投票將成為花蓮人表達立場和未來走向的重要時刻。

Back To Top